大家好深圳股票配资,我是兰台。
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位在新中国银幕上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——贺高英女士,她在电影界的形象可谓独具特色。
贺高英之所以为人熟知,是因为她在1950年拍摄的电影《钢铁战士》中,扮演了新中国银幕上的首位“女特务”。
这个角色的知名度,源于她开创了银幕上女性特务的先河。虽然在电影中,贺高英所饰演的“女特务”并没有复杂的内心世界,甚至更多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,代表了国民党特务的残暴和阴险。然而,这一形象却在当时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事实上,电影《钢铁战士》原本是根据一部歌剧改编的。在原版的歌剧里,解放军的张排长曾设想能够通过劝说和策反这位女特务,使她良心发现,最终帮助他逃脱困境。如果按照歌剧的内容来拍摄,这位女特务的形象或许不会显得那么负面。然而,电影版却删去了这部分情节,使得这位“女特务”的形象更加极端,完全成为了凶狠、阴险的代名词。
展开剩余79%那时,贺高英年仅23岁,便饰演了这样一个饱含敌对色彩的角色。可以说,这一角色的塑造对贺高英的演艺生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,也奠定了她日后转向幕后工作的决心。
事实上,贺高英的电影生涯相当简短,她仅拍摄了两部电影:《钢铁战士》和《辽远的乡村》,之后便开始转向幕后工作。1962年,她彻底告别了电影圈,调入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,担任演员,直至退休。
贺高英为何会在如此年轻时就选择远离银幕,投身幕后?其中可能与她的家庭背景密切相关。她的母亲,贺治华,曾是朱德元帅的前妻,并且是朱德的长女朱敏的亲生母亲。而贺治华的人生经历同样充满了复杂的波折,她曾是中共历史上著名的叛徒之一。贺治华背叛了革命,将数百名地下党的名单出售,险些造成严重后果。幸亏特科及时行动,才未使这一阴谋得逞。
在那场危机中,贺治华的父亲——同样是叛徒的何家兴,被特科击毙,而贺治华本人也在事件中受伤。虽然有传闻称贺治华因此失去了一只眼睛,但从当时的医疗条件来看,这一说法并不准确。
接下来,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贺高英的母亲,贺治华的生平。
贺治华,出生在四川开江县普安镇罗家堰的贺家庄。贺家自贺治华的祖父开始便逐渐崭露头角,她的父亲贺德全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,13岁便考中秀才,17岁成为拔贡,后又被任命为县教育局的职务。清朝灭亡后,贺德全还曾担任开江县城防司令,退职后以办私塾为生。贺治华自小聪慧,她的父亲对她的教育极为重视,早早便教授她《资治通鉴》,并在她年纪尚小之时让她与哥哥一起上新式学堂。
贺治华的聪明才智加上出色的外貌,使得她从小便备受周围人称赞。她师范学校毕业后,仅15岁便成为开江县女子中学的老师。因为贺治华文才出众、仪表出众,再加上性格大方,她被开江县的人们誉为“开江之最”。
贺治华真正成名是在1919年,当时她在眉山中学任教并积极支持五四运动。她作为眉山妇女代表登台演讲,获得了热烈的回应。时任川军军阀的邓锡侯听完她的演讲后,称赞其内容丰富、演讲气势磅礴,令他感到自愧不如。贺治华因此声名大噪,获得了“眉州第一才女”的美誉。
1920年,贺治华与时任云南省军队指挥官的朱德结婚。两人婚后,朱德带着贺治华前往德国留学,后又转到苏联继续深造。期间,贺治华与朱德育有一女,名为朱敏。
然而,1928年,贺治华与朱德的婚姻出现了裂痕。她与何家兴走到了一起,并与朱德离婚。两人回国后,贺治华与何家兴在上海的生活逐渐迷失,最终堕入了贪欲的深渊。贺治华与何家兴的叛变最终引发了特科的介入,并导致了罗亦农的牺牲。
尽管贺治华侥幸逃脱,但她因深感惶恐,最终选择返回四川老家,远离了上海的灯红酒绿。1939年,贺治华不幸遭遇土匪杀害,家族的祖宅也被土匪霸占。
对于贺高英来说,成长在这样一个充满动荡的家庭环境中,她的命运也不可避免地与母亲的历史紧密相关。由于当时家中的经济压力,贺高英选择进入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,专攻话剧表演。学校不仅免学费,还包吃住,这也为贺高英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平台。
抗战胜利后,贺高英随学校迁往南京,毕业后进入了上海清华影业公司,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。随着上海解放,贺高英调入了上海青年文工团,并于同年7月调至东北电影制片厂。
1984年,贺高英选择退休,转向了诗歌创作。她的作品在多个知名的文学期刊上发表,如《现代作家》、《西南军事文学》、《玉垒》等。
尽管贺高英的演艺生涯并不算特别辉煌,部分原因或许与她的家世背景有关,但她的人生依然充满了传奇色彩。那么,大家对贺高英的故事怎么看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END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